|
|
台灣國家聯盟成立緣起 |
|
|
|
|
|
一、成立緣起
「手護台灣大聯盟」在李總召集人登輝先生與黃執行召集人昭堂先生的領導下,於2004年號召兩百萬人參與全國手牽手活動,造成空前聲勢,成功維繫本土政權。幾年來,正名、制憲等工作依然持續推動,頗獲效益。2008年,「手護台灣大聯盟」認為原來的階段性任務已經達成,為因應時代的推進與客觀環境的改變,決策委員會運作至2008年5月底為止,然後改組為「台灣國家聯盟」(Taiwan Nation Alliance,TNA),推派黃昭堂、黃天麟、姚嘉文、王康厚與魏瑞明為籌備委員,並推姚嘉文擔任「台灣國家聯盟」總召集人,同時邀請原決策委員繼續留任。
今後,台灣民間運動組織為因應時勢變化,其任務亦應隨之改變。「台灣國家聯盟」在這樣的背景思考下,重新擬定工作任務,提出「監督政府、維護主權、發展台灣」的三大目標,期盼海內外共同關心國家前途的團體、組織與個人,繼續結盟共同努力。
「台灣國家聯盟」將繼承「手護台灣大聯盟」接續推動各項國家正常化工作,本聯盟辦公室已在6月份整修完畢,並於7月1日起正式運作。團結真有力,讓我們匯聚台灣的民間力量,共同攜手為台灣做出更大貢獻。
二、定位與功能
(一)定位
2000年和2004年的總統大選,民主進步黨雖然兩度贏得總統大選,但礙於國會少數和國際壓力,始終難以貫徹公投建國的理想。關心台灣前途的本土社團和各界人士有鑒於此,於是整合原來的「手護台灣大聯盟」、「511台灣正名運動聯盟」及「台灣制憲運動」,重新組成「手護台灣大聯盟」,作為推動制憲和正名運動的統籌機構,組織性質屬於民間、非營利、自發性的社會運動團體。
歷經四年運作後,「手護台灣大聯盟」已完成階段性使命,然而面對2008年政黨再度輪替的新政局,加上民進黨在野後已無法透過國會議席制衡政府,我們認為有必要重新整合本土力量,始能扮演嚴格監督政府的角色。
(二)功能
本聯盟將自身功能定位為整合、溝通、協調。
本土社團林立,可發揮分進合擊之效,惟社團間若能預先協調,當可減少事務重疊,避免耗力費財。本聯盟以尊重社團自主性為前提,盼能發揮整合、協調之功能,俾集中心力,專注於維護主權和監督政府等工作。另外,本聯盟將站在民間立場,力促朝野政黨就主權獨立、台灣優先等議題進行溝通。 |
|
|
|
|
|
|
|
|
論壇主筆 |
|
|
|